重庆龙湖医院肛肠科主任黄中训介绍,绞窄性肠梗阻可因扬系膜血管受压,血栓形成或栓塞或因肠管高度膨胀,肠壁小血管受压而使相应的肠段急性缺血、坏死而溃破穿孔,引起中毒性休克,急性肾功能及循环、呼吸功能衰竭,死亡率高达10%左右。因此,尽早明确诊断,及早进行手术治疗,积极采取准确有效的护理,是减少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手段。
绞窄性肠梗阻如何治疗?
1.一般治疗
包括补充液体和电解质,胃肠减压,选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都有效的抗生素,以控制感染和毒血症等。
2.解除梗阻
绞窄性肠梗阻一旦确诊,应尽早准备手术,探查解除梗阻因素。
(1)小肠绞窄:应争取在肠坏死前解除梗阻因索,恢复肠管血循环。应准确判断肠管生机,如肠管已坏死,应手术切除。
(2)结肠绞窄:由于回盲瓣的作用,肠内容物不能倒流,结肠梗阻多形成闭拌性梗阻,肠腔内压力较小肠高得多。加之结肠的血供比小肠差,容易引起血供障碍,而且结肠内细菌数量多,所以,一期切除吻合常不易顺利愈合。如肠壁无坏死,一股采用近侧结肠造口术解除梗阻;若肠壁已坏死,应切除坏死肠段.并将断段外置造口,3—6个月后施行恢复结肠通道手术。若为癌肿应根据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况,施行肠切除或断瑞造口术,亦可行一期肠切除端吻合近端结肠造口术。